发布会详情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高纯宇
发布人: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副主任 吴振
市现代农业办副主任 徐志连
市政协研究室主任 陈树银
市供销社监事会副主任 潘雷
发布实录
主持人: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是按照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部署,经市委负责同志同意召开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进一步强化改革部署,为我们推进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宿州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强力推动改革工作落实,要求各级各部门持续深入推动改革,着力打响宿州改革知名度,持续奏响宿州改革最强音。为此,我们今天请来了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吴振、市政协研究室主任陈树银、市现代农业办副主任徐志连、市供销社监事会副主任潘雷为我们作相关情况介绍。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中安在线、新安晚报、市场星报、安徽经济报、安徽法制报、安徽科技报、安徽新闻网、安徽经济网、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宿州发布、宿州新闻网、宿州发布网等。我谨主办方对各位媒体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
今天的发布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报我市2017年全面深入改革的主要做法、重要成果和2018年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安排;第二阶段请市政协、市农委、市供销社的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就各自承担的工作和改革任务的情况作以发布。
下面,请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吴振同志介绍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情况,大家欢迎!
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副主任 吴振:
2017年,宿州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践五大发展行动,坚持“2+4+2”总体工作思路,以改革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以发展提升实力保障改革,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分量、有影响的改革成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信贷“劝耕贷”、“人地挂”等在全国推广,供销社综合改革、电商扶贫等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工作、选用现代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得到中央改革办的充分肯定,健康扶贫、全域旅游等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2017年全市动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前列,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善谋善成 构筑改革体制机制“承重墙”
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十条意见》。坚持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着力夯实制度对于改革的支撑力,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规范、管用的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责任制。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史翔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等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既挂帅又出征,改革工作亲自部署,调研谋划亲自参与,方案质量亲自把关,举措落实亲自督察,做到全程负责一抓到底。2017年度共召开市委深改组会议14次,研究重要改革举措46项,相继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党建万名干部大调研”“万名干部包到户 直通群众促脱贫”等专项行动,形成以上率下、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健全改革项目确定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做到改革改什么群众点菜单,改革怎么改群众说了算,改革怎么样群众来评判。通过网络和报刊征集、第三方电话征集、实地调研征集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引导广大群众一起为改革想招、共同为改革发力。针对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确定了深化医疗改革破解“看病贵”、推进教育均衡化破解“择校热”等群众最关注的十大改革事项,真正让广大群众成为改革的推动者、参与者、受益者。
三是健全改革方案报审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方案报审办法(试行)》,规范改革方案报审流程,确保改革方案必过调研关、群众关、专家关、审查关、公示关,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提高改革方案含金量。
四是完善改革任务督察机制。出台《关于建立改革任务落实“三察三单”制度的实施细则》,协同确定督察项目,联合开展督察,严格督察整改,适时开展督察“回头看”,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督察机制。2017年,市委书记史翔和市长杨军采取看现场、听汇报、查资料、抓调度等方式,分别牵头开展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专项督察。八个专项小组组长分别牵头开展一项改革督察,打通了改革“最后一公里”。
五是健全改革考核评估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专项小组和县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督导评价办法》,制定督导评价重点,每季度对专项小组和县区改革工作进行全面督导评价。创新县区考核方式,出台《县区和市管园区全面深化改革督察考核办法》《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办法》,在县区实行“日常督导+专项小组考评+现场综合考评+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强化改革实施方向、进度、质量的动态监控。
六是健全改革宣传推广机制。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专题辅导,作为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宿州大讲堂重要学习内容和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计划。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宣传全市改革新进展新成效新亮点,重点推广推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信贷“劝耕贷”等11项改革创新经验,加大改革创新经验推广推介力度,打造宿州改革品牌。
七是健全改革工作运转机制。配齐配强市县两级改革工作力量,全省第一家经市编委批复设立改革协调科,增加行政编制3人,人员全部到位,市委改革办“专职+兼职+挂职”人员10人以上;各县区均经编委批复设立改革协调科室,专职人员不低于3人,从事改革办日常工作的人员保持5-8人。夯实了上下贯通、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
先行先试 “规定动作”蹄疾步稳不走样
坚持先行先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宿州实际,抓主抓重,苦干实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承担国家智慧城市等20项国家级试点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整县推进等16项省级改革试点等各项改革“规定动作”蹄疾步稳,有序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被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在全国推广。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试点被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推广。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成效显著,全面落实“五权不变”“五有并轨”。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进展顺利,打造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云计算产业基地。市供销社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埇桥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唤醒了沉睡的资本。砀山县成为全国农产品电商销售第一大县,全省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工作现场会在砀山召开。全市四个县全部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敢破敢立 “自选动作”亮点纷呈树品牌
我市探索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三方评估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改革办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被辽宁等省列为2017年度十大重点改革推广事项。推广选用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模式被中央改革办和人民日报向全国推介推广。地方立法权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出台全国第一部规范农村垃圾治理的地方性法规——《宿州市农村垃圾治理条例》。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被国家住建部向全国推广,“城管服务超市”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佳典型案例。市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改成效显著,获选全国“百优十佳”行政服务大厅。建立社情民意恳谈会,提高群众参与度,被称为“群众家门口的协商”。砀山县李娟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电商扶贫、健康扶贫、精神扶贫成为有影响力的特色改革品牌。构建“信息平台+大数据+健康脱贫”新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探索“三微”(微组织、微服务、微自律)“三治”(自治、法治、德治)等社会治理新模式,收到良好效果。针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现象,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改革,有力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埇桥区农业信贷“劝耕贷”被财政部在全国推广。泗县创新健康脱贫模式等在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萧县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民间资本被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通报表彰。灵璧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改革,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砀山县创新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批改革试验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一个个独具宿州特色的改革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沉甸甸的心血汗水已经转变为沉甸甸的改革成果。
再接再厉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部署了新任务。2018年,我们全市共安排部署8大领域127项改革任务。其中,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领域55项,主要包括深化行政体制、财税体制、国企国资、科技体制、农村综合改革、金融体制等。民主法制领域10项,文化领域11项,社会治理领域7项,社会事业领域20项,生态领域7项,党的建设制度领域11项,纪检监察领域6项。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举措和党的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扣市委、市政府“2+4+2”工作思路,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着力补齐重大制度短板,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将改革推深做实,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宿州注入强大动力。
宿州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时空坐标里,全市650万人民群众正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力谱写着最雄浑壮美、豪迈空前的时代乐章,着力打造皖北开放新高地、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农业先行示范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宿州建设新局面而奋斗!
主持人:
下面,请市政协研究室主任陈树银就全市政协委员听庭审机制的有关情况进行发布;
市政协研究室主任陈树银:
近年来,宿州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倾力打造“政协委员听庭审”协商式监督新品牌。自2013年至2017年,在宿的省、市、县(区)三级政协委员共2100多人次参与旁听案件235件,召开评议座谈会216次,填写评议表2000余份,提出相关意见建议800余条,较好发挥了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为维护司法公平正义、促进法治宿州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对活动探索总结的基础上,逐步使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项工作先后被《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杂志报道,得到了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省政协通过《皖协通报》将我市经验做法向全省推广。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听庭审活动作为政协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市政协主席会议领导下开展。成立了以分管副主席为组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各专委会和相关委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统筹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法委,主要负责制定计划、方案,以及具体工作的协调和承办。市政协、市法院加强上下联动,通过不同形式,对各县区开展听庭审活动进行指导。市政协每年年初将政协委员听庭审活动实施方案印发至市政协各委室和各县区政协,对活动开展提出明确要求;市法院联络督查室根据每月案件庭审安排,及时向市政协社法委(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有关案件信息,加强沟通协调,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建立完善相关制度。2014年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市政协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政协委员听庭审”活动的意见》(宿协办〔2014〕13号),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实施步骤、任务分解等作出具体规划。2017年在深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出台了《政协宿州市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政协委员听庭审”活动的通知》(宿协办〔2017〕20号),从丰富活动内容、扩大参与主体、创新活动方式、深化评议效果等方面进行改进完善,进一步巩固深化活动成果。为推动法院审判工作的透明度、规范化、程序化,提升审判质量和司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设计了旁听庭审评议表,对庭审工作进行量化打分,满分为100分,着重围绕“庭审礼仪、庭审纪律和作风、庭审程序、庭审能力”等4个方面共20项具体标准开展评议,并确定总评等次,同时要求提出相关意见建议供法院参考。
3、提前通报案件情况。市法院于每月案件开庭5日前将《旁听案件基本信息表》和《政协委员旁听庭审评议表》报送市政协社法委,社法委根据每月活动安排和案件情况,提前将案件情况交相关专委会进行选择准备,以便对案件进行深入了解,熟悉评议内容,提高听庭审效果。
4、做好庭审案件选择。为突出民主监督成效,确保旁听案件的典型性、代表性,市政协加强与市法院的沟通协商,注重选择与群众生活较为密切、有较大影响或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案件作为旁听庭审案件。近年来,围绕我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将环境保护类案件纳入听庭审活动的重要范畴。2017年6月,市政协组织委员参加了市法院审理的首例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件,该案由宿州市人民检察院作为原告提起诉讼,要求宿州市三家被告公司消除污染损害或赔偿污染损失。市政协人资环委的相关界别委员旁听了案件审理,在庭审结束后,对这类新型案件进行了认真评议座谈,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问责等12条具体建议,三家被告迫于舆论压力和法律威慑,主动赔偿了污染损失,该案调解结案,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5、发挥委员专业优势。为确保旁听庭审活动能够抓住关键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市政协在案件开庭前组织委员进行相关法律专项知识培训,并结合案件热点和委员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委员中选取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听庭审活动,积极提出有见解、有分量、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确保庭审评议的专业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我市同科花园小区283户业主因开发商供暖设施粗制滥造导致无法供暖问题,多次组织集体上访,经相关部门十几次协调未果,后将开发商诉至市法院。考虑到这批案件社会影响较大且案情复杂,市法院邀请政协委员进行旁听。市政协在选择委员时,将专业性放在首位,组织供暖系统的专家委员参加听庭审活动,在案件评议过程中,委员提出“设备在保质期内无法正常供暖完全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开发商应负主要责任”的专业建议,得到市法院合议庭的采纳判决,经多方协调,最终促成283件系列案件全部调解结案,得到小区业主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认可。
6、认真开展庭审座谈评议。庭审结束后,市法院召开由政协委员、法院分管负责同志、相关庭室负责同志、合议庭成员等参加的评议座谈会。委员们围绕案件的实体部分和程序部分进行评议和量化打分,提出具体意见建议。市法院根据委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予以记录,供审理判决和工作中参考。在一次评议座谈过程中,委员提出个别法官普通话不标准、与当事人沟通不顺畅的问题,得到市法院的高度重视,专门邀请我市播音主持人为全院法官授课,要求法官在庭审中都用普通话,发言提问需吐字清晰,以便更好与当事人沟通。通过集中学习,法官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7、加强信息反馈和督查考核。市法院对委员的评议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和认真研究后,在依法独立办案的基础上及时采纳相关意见建议,积极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将庭审案件处理结果及时向市政协报告。市政协社法委向委员反馈意见建议采纳情况,及时让委员了解案件处理信息和执行情况。同时,市政协将“政协委员听庭审”活动情况作为委员履职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联合市法院,适时对委员听庭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二、主要成效
1、创新了政协民主监督的形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开展政协委员听庭审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重要探索,实现了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和市法院法治监督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
2、拓宽了政协委员的履职途径。建立政协委员听庭审制度,进一步拓展了政协委员履职途径,有效保障了委员依法行使“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进行批评”等权利,为委员积极履职搭建了重要平台,使委员对司法工作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有效提升了委员的法治意识和履职能力。
3、提高了法院办案质量和法官的综合素质。自2013年以来,政协委员从法院庭审程序、庭审能力、庭审形象、裁判质量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800多条,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使审判工作更加透明,司法监督更加深入,法官的办案水平和队伍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市中院的一名法官在评判这一工作中谈到:“政协委员旁听评议案件,对我们来说压力很大,会力促我们在审理案件时,更加谨慎对待每一个问题和细节,保证了公正审判和审判效果。”
4、增强了司法公信力和社会公平正义。政协委员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群众威望,代表着社会方方面面,作为第三方旁听评议案件,普遍受到诉讼双方当事人的欢迎,助推了阳光执法和公正司法,对法院整体形象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2013年以来,宿州市两级法院案件逐步呈现了调解撤诉率、服判息诉率上升,发回改判率下降的“两升一降”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调解撤诉率由49.95%上升至59.26%,服判息诉率由86.46%上升至88.79%,发回改判率由0.78%下降为0.11%,一批疑难复杂、信访再审案件得到了妥善化解。随机调査问卷显示,群众的满意率高达98%以上,其中已审结案件基本做到案结事了。近年来,市法院的审判绩效排名一直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三、几点启示
1、领导重视是开展好活动的根本保证。宿州市政协委员听庭审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作为近年来全市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加以推进落实。市政协定期召开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市政协分管负责同志和市中级人民法院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活动方案,定期进行督查调度,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加强协作是开展好活动的重要保障。我市政协委员听庭审活动取得的积极成效,是政协、法院之间相互协作支持的结果,是市、县(区)两级政协、法院之间上下联动的结果。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政协、法院两方相互协作,形成了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活动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3、庭审评议是开展好活动的关键环节。庭审评议环节是工作的“牛鼻子”。市政协紧紧抓住庭审评议这个关键环节,周密做好评审评议前后的各项工作,确保庭审评议取得实效。在庭审评议前,法院提前向政协委员通报案情信息和评议内容,使委员有充足时间了解案情和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了评议活动流于表面、流于形式。评议过程中,法院分管领导、合议庭成员和法庭庭长,与委员进行座谈交流,认真听取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委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评议结束后,法院对意见建议认真吸纳,并对案件处理情况和具体整改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4、规范操作是开展好活动的基本要求。政协委员作为第三方参加听庭审活动,主要目的是促进司法机关规范庭审程序,提升业务素质,提高办案质量。旁听评议坚持“旁听不添乱、评议不施压、参与不干预”的原则,依法依规操作,尊重和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干预司法机关办案,不参与司法机关具体案件的处理,做到寓监督于支持之中,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对与案件有关联的委员采取回避制度,不邀请参加庭审评议活动,确保司法监督的客观公正。
5、创新结合是开展好活动的活力源泉。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将开展“政协委员听庭审”活动与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法制宣传相结合,推动活动取得更多成效。对复杂疑难、涉众类和有信访隐患的案件,积极发挥政协委员优势作用,参与调解。如我市砀山县法院民一庭审理的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纠纷案件,庭审结束后委员对该案当事人进行调解,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017年,部分政协委员提出开展庭审进校园活动,选取就业诈骗案件,在宿州学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尹某等三人招工诈骗一案,部分政协委员和三百余名师生共同旁听了庭审案件。庭审结束后,同学们一致认为,这个案件很有教育意义。庭审进校园活动是最形象生动的普法宣传,搭建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重要平台。目前,政协委员听庭审活动向学校、企业、乡村、街道延伸已成为常态。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以及省、市委实施意见要求,着力深化“政协委员听庭审”工作,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进一步推动民主监督工作创新。
主持人:
请市现代农业办副主任徐志连就我市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工作作情况介绍;
市现代农业办副主任徐志连:
2012年,我市在农村改革试验中率先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作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和农业经营体组织系创新的有益探索,从2013年起连续六年写入安徽省委一号文件,2017年10月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又被写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上升到国家层面政策,在全国进行推广。中农办、农业部认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端于安徽省宿州市,在2018年2月由农民日报社主办的“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暨2018三农发展大会”中,我省推荐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入选“三农”十大创新榜。
一、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生的背景及针对问题
培育三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是我市农村改革试验的主要任务,我市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单一的经营主体独立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如:农业企业面临原材料供应渠道不稳定及质量安全问题;家庭农场存在技术、资金、市场、社会化服务等问题制约;合作社缺少稳定的服务对象,效益难以保证等。而我市淮河种业等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积极探索与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联合经营,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总结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联合经营做法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试点方案》,首批选择16个联合体开展试点。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改革试验区任务有要求,经营主体发展有需求,我市基层有实践。
目前,全市联合体已发展到259家,加入联合体的龙头企业267家、合作社845家、家庭农场1749家,覆盖了粮食、畜禽、果蔬、林木等主导产业,年产值达280亿元以上。
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由农业企业牵头,联合若干个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采取“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运行模式。
在我市的探索实践中,联合体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主体定位,形成联合体经营模式
在联合体中,三大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是:企业做市场、家庭农场搞生产、合作社搞服务。农业企业承担着联合体农产品加工营销、统一制定生产规划和生产标准等任务,以优惠的价格向家庭农场提供种苗及生产资料,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农产品;家庭农场按照企业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向农业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农民合作社上联农业企业,下接家庭农场,起到中介纽带作用,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二)利益联结,实现联合体一体化经营
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市在创建产业联合体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五项联结机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格局,实现了“1+1+1>3”的融合效应。一是契约联结。联合体各方通过签订合同,将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买卖及服务关系固定下来。目前,全市259个联合体均建立了合同契约式交易联结机制。二是资金联结。龙头企业为家庭农场担保贷款、垫付资金给家庭农场提供种苗及生产资料。三是资产联结。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投资建设生产设施或购买设备统一协调使用。四是技术联结。多数联合体的龙头企业负责提供核心技术,并通过企业和合作社将种养技术落实到家庭农场,形成标准化生产。五是品牌联结。企业对家庭农场的产品检验后,统一使用企业的品牌。
(三)融合发展,形成了联合体各方的盈利模式
联合体经营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三大经营主体单独经营无法克服的困难,形成了联合共赢的新型经营体系。
一是解决了企业的生产基地及对农产品原料的质量需求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通过直接与家庭农场联结,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基地,既确保了原料稳定供给,又减少了原料采购中间环节,节约了成本。企业指导监督家庭农场开展标准化生产,保障了企业对农产品的质量需求,解决了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之忧。企业通过规模采购农业生产资料向家庭农场供应,获取了差额利润。
二是解决了家庭农场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农机服务等问题,增加了家庭农场收入。以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粮食生产为例,农机合作社优惠价格为家庭农场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企业以优惠的价格向家庭农场提供生产资料,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运用,家庭农场的粮食产量高于周边农户10%左右,小麦作为良种每斤加价收购、烘干玉米提高价格等,联合体的家庭农场实现每亩增效621元。2017年联合体的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43000元,是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9倍。
三是解决了合作社的效益保障问题。合作社加入联合体有了稳定的服务面积和集中连片的服务环境,服务效益更有保障。如农机服务合作社与联合体家庭农场签定作业服务合同后,规模连片作业效率提高30%以上,在让利给家庭农场一定的作业费后,合作社的服务收益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合作社在协助企业落实生产技术、农资供应等服务中,也获得了一定的服务费。
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政策扶持
为支持联合体发展,我市制定了《宿州市促进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试点建设若干政策意见》,从财政支持、金融服务、项目支持、人才支持、建设用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扶持政策。
一是落实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市、县区两级财政每年兑现产业化联合体成员各类奖补资金3600多万元。
二是推进金融服务创新。组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劝耕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试点,2017年共发放贷款5亿元。
三是提高农业保险标准。在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的家庭农场开展了农业政策性保险提标试点,在小麦367元/亩、玉米282元/亩、大豆170元/亩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保险金额提高到800元、800元、500元。提高标准部分由市、县(区)财政给于保费补贴。
四是加强项目支撑。发改委牵头成立了联合体项目组,整合各类项目向联合体倾斜。
五是强化服务保障。制定了《宿州市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建立了农业科技、农机装备、农村金融、教育培训等四大服务体系,在市级设立了服务中心,县级设立了分中心,研究联合体服务需求,落实指导服务。
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作用与优势
1、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联合体的建立,串联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生产环节,覆盖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各产业,有利于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联合体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697家,新增家庭农场3635家,新增农业企业933家,培训认证联合体职业农民2279人,占全市新型职业农民的30%以上。
3、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保障农产品质量,龙头企业就要建立供应稳定、能掌控农资投入和生产管理的原料基地,必然要求规模连片。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412.2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5%,比2012年联合体创建前增加了315.3万亩,增长了325.5%。
4、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不仅是联合经营的平台,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平台。联合体内经营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涵盖了产前的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农资供应环节。
5、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联合体区域内的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获得每亩约1000元的租金收入,可以安心外出打工,不能外出的可以到联合体务工。联合体的三大主体带动农户48万户,被带动农户人均收入高于周边农户10%左右。一些联合体的龙头企业扶持贫困户创办家庭农场加入联合体,联合体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创业2.1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不断健全完善联合体的分工协作机制、资源要素共享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持续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真正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做大做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动农民共同发展,同步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
主持人:
请市供销社监事会副主任潘雷就我市供销社综合体制改革试点推进情况进行通报。
市供销社监事会副主任潘雷: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按照计划安排,市供销社参加市委宣传部、市委改革办举办的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场新闻发布会。现在,我代表市供销社就全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情况向社会公众作以简要介绍。
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来,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供销社的正确指导下,按照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部署要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市社荣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综合改革先进单位”称号,这也是全省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市级社;2017年,被国家人社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今年5月23日至24日,全省供销社深化综合改革暨基层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这既是对我市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肯定,也为我们下一步深化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关于综合改革试点基本情况
(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建立适应改革发展的新体制。一是完成了市供销社“三会制度”改革任务。去年10月份,召开了全市供销社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宿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组织机构及领导成员。“一代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二是县区供销社“三会制度”建设加快步伐。四县一区供销社均向党委政府和编办作了报告,取得了支持,目前,县区社理事会、监事会人选正在酝酿中,县区供销社社员代表大会也在积极筹备。
(二)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做响宿州供销特色品牌。土地托管,一直是我市供销社的亮点和优势。我们在扩大土地托管面积、丰富服务内容、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托管模式日臻完善,全市托管总面积已超过40万亩。一方面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托管模式。为农服务中心与农民签订土地托管合同,组织农业专家、专业农事服务队、技术指导服务队,定期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农业技术指导,实现了耕、种、管、收、烘、储、销全过程服务。另一方面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全程机械作业。利用电商线上或手机APP进行下单、付款,全程进行机械化作业和无人机植保,提升了作业效率,降低了植保成本。埇桥区意利达供销社、淮河种业合作社、萧县金穗为农服务公司、砀山连心合作社等,在当地为农服务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
(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供销发展的新引擎。市社以宿州市牵牛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按照省社“3368”行动计划,和扶贫工作相结合,迅速在贫困村建立农资销售网点。目前,仅在灵璧县就建立了30个经营网点。各地供销社电商公司也依托美丽乡村和贫困村的综合服务社,以及为农服务中心的经营网点扩大电商经营业务。全市供销社电子商务公司已发展到7家,涉足电商经营的企业10余家,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店铺8家,预计今年电商销售额将突破1亿元。
(四)稳妥试点资金互助业务,加快建设供销社“三位一体”的新格局。萧县供销社、泗县供销社已先行试点,目前运营良好,为实现供销社系统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下一步在全市铺开该项业务起到了示范作用。市社起草了《宿州市供销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的实施方案》,组建了宿州市供销农产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将与县区联合实施。
(五)充分发挥联合合作职能,扩大供销社在全社会的新影响。各级供销社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挥联合合作的职能优势,创办家禽养殖、中药材种植、大豆生产加工、粮食蔬菜种植等产业联合体12家。涉及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了供销社的合作引领带动,一批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稳步壮大,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增强了供销社的影响力带动力。
(六)以服务“三农”和助力脱贫为责任,在脱贫攻坚中展现供销社新作为。全市供销社始终把服务“三农”职责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依托自身优势,加强联合合作,在扶贫工作中展现了新作为。一是通过为农服务助力脱贫。在土地托管中,低价或免费为贫困户供应农资,提供服务,帮贫困户减少投入,提高产出。二是通过商贸流通助力脱贫。利用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开展扶贫工作,全市供销系统利用超市和加盟店提供贫困就业人员1200余人。三是通过股份合作助力脱贫。与村级组织联合成立股份企业,通过经营所得为贫困村集体增加收入。市社在包保联系的两个村分别投资10万元,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社,每年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1万元。埇桥区的做法效果更明显。四是通过合作社带动助力脱贫。合作社通过带动贫困户开展种植养殖,实现增收。如市社参股的宿州振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000余人,为81户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五是通过小额信贷助力脱贫。供销社企业与合作社,与多家银行协调联系,为贫困户担保贷款,用于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确保贫困户享受固定收益。供销社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动引领作用受到广大贫困户的高度称赞。
二、关于下一步打算
一是继续稳步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力争今年底和明年初,各县区供销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完成县级联合社“三会”制度改革任务。组建市供销社资产管理总公司和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加强本级社有资产运营管理。加快推进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工作,规范开展资金互助合作业务。
二是加快新型服务主体培育。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将政府涉农资金整合到为农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水平和功能,打造具有皖北特色的新型为农服务主体。继续扩大土地托管规模。积极参与农村土地“三权”改革,鼓励支持基层为农服务组织承接土地流转和托管。
三是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利用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加快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建设。以市县区供销社电商公司为依托,在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为农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社,设立电商服务点,推动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经营好合肥农特产品实体店,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四是完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分类推进基层社建设。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提高基层社覆盖面和经营服务能力。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培育工程,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展星级村级服务社打造工程。按照省市星级社划分与评定标准,组织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五星级”3 家、“四星级”40家。
五是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继续加大供销社标识推广力度,深入开展供销文化创建宣传活动。加大政策协调力度,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推动相关政策落实。
长期以来,供销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包括各主流媒体的诸多关心和支持,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代表市供销社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今后,我们将更加主动地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及时向社会发布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市供销社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为农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加快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而努力奋斗!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市委改革办、市委政研室精心组织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新闻发布会,专门下发文件,共有10家市直单位和5个县区参加,今天是第一场,从下周开始还将连续召开三场新闻发布会。各单位将结合各自承担的改革任务,深入解读改革政策、阐述改革进程、展示改革成效。希望参加发布会的媒体,进一步加大改革宣传力度,把改革宣传的镜头聚焦改革重点问题、关键难题,深度挖掘、深入报道,要大力宣传报道全市人民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大力展示我市改革取得的成果和亮点,特别是要浓墨重彩地宣传我市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取得的重大改革成果,着力打造宿州改革的品牌,提升宿州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汇聚全市上下共谋改革、共促发展的改革氛围。
衷心感谢各位媒体长期以来对宿州发展的深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同时希望各位朋友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支持。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